,欢迎您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职场人生 >> 职场技巧 >> 职场双面人:一面“天使”,一面“魔鬼”

职场双面人:一面“天使”,一面“魔鬼”

2012-09-02 13:34:08 来源:高骥中文网 浏览:43
内容提要:提要:在单位始终面带微笑,对客户热情周到;但一下班回家,就变得笑容全无,烦躁不安,经常对家人发火。事实上,这些人已成为“职场双面人”。下面这些双面人案例,也许就发生在你的身边,也许就是你自己……
    在单位始终面带微笑,对客户热情周到;但一下班回家,就变得笑容全无,烦躁不安,经常对家人发火。事实上,这些人已成为“职场双面人”。
 
     案例一:上班笑脸迎人 下班家中“暴君”

  “迪姆”在网上诉说,称自己是一名房产中介。在这个行业,公司只给很少的底薪,收入主要靠佣金提成。“客户是上帝”。为了拉到客户,“迪姆”对每位顾客笑脸相迎。有时因为买卖双方衔接不好,都向他发火,他也要赔上笑脸。有时付出了许多努力,结果买卖双方“跳单”,自己几个月的忙碌白费。还要不断地打电话,挖掘“潜在”的客户,经常碰得灰头土脸,自己还不能发火。

  在工作中受尽气,一回到家中,“迪姆”常常是直接往沙发上一靠,动都懒得动。他经常心情烦躁,对老婆爱理不理,对女儿不闻不问。父母有时过问他工作的事,他也会无缘无故地发火。结果是一家人非常不和谐。“迪姆”知道自己这样对家人是不对,时常后悔,但他又无法改变自己的行为。

  “珍”是一家保险公司业务员。上班时她衣着整洁,办公桌一尘不染,文具文件摆放有序。卫生评比,“珍”的办公桌每次都是最佳。在办公室内,“珍”说话轻声细语,和同事相处融洽,颇受同事好评。

  可是下班一回家,“珍”完全是另一人:衣服随处乱扔,茶几上乱七八糟。厨房里一塌糊涂,锅盆碗筷扔在那里,不到用时不清洗。“珍”在家中像女皇一样,对老公颐指气使,指挥老公干这干那,自己却躺在沙发里看电视。

  “在办公室里,就必须按一个职场人要求自己。”珍说,在家就不同了,家是自己的小天地,再也不用伪装自己,可以随心所欲。(深圳特区报)

       案例二:女白领上班笑容满面 回家无精打采

  30出头的林虹家庭可以说很幸福,夫妻双方都是高学历都有稳定的工作,丈夫是公务员,她本人是一家中外合资公司的白领,夫妻感情融洽,有一个聪明健康的儿子正在读小学。去年林虹由于工作业绩超常,职位提升,薪水翻番。

  林虹在公司担任公关部的经理,工作时活跃、大气,举止优雅,笑容满面,充满活力,可一回到家就变得无精打采,对丈夫和孩子的话也少了,每次问三句话只答一句,见到公婆也是爱理不理。但每次当她接到同事或者客户的电话时,立马又变得端庄大方、笑声朗朗。如果有亲戚朋友到家里做客,林虹也会迅速变成笑逐颜开的贤妻良母,再累也要亲自下厨,和大家有说有笑,让每位客人都能感觉到女主人的热情和周到。可是别人一走,她就恢复原样死气沉沉了。这种在家外(对外人)热情有加,却在家里(对家人)沉默寡言、爱理不理的“双面人”现象,让家里人百思不得其解(中国妇女报)

  案例三:白天工作受气 晚上对家人发火

  32岁精力旺盛的晓斌是一名房产中介,在这个行业,他已经干了五年多,也算个资深职业人士。做房产中介,公司一般只给很少的底薪,收入主要靠佣金提成。因此,客户是上帝,为了拉到客户,晓斌对每位顾客笑脸相迎。有时因为买卖双方衔接不好,都向他发火,他也要赔上笑脸。有时付出了许多努力,结果买卖双方“跳单”,自己几个月的忙碌白费。还要不断地打电话,挖掘“潜在”的客户,经常碰得灰头土脸,自己还不能发火。

  在工作中受尽气,一回到家中,晓斌常常是直接往沙发上一靠,动都懒得动。他经常心情烦躁,对老婆爱理不理,对女儿不闻不问。父母有时过问他工作的事,他也会无缘无故地发火。结果是一家人非常不和谐。晓斌也知道自己这样对家人是不对,时常后悔,但他又无法改变自己的行为。(北京青年报 )

     案例四:累到不想说话

  徐亚斌 (教师)

  我身边有位女同事,有一次在办公室抱怨自己的先生。说热恋时他的语言细胞特别发达,想说什么张口就来;可如今结婚才几年啊,他竟成了“闷罐子”。

  可事实上,他不是故意“冷落”妻子,而实在是已经没有精力再说话了。这位先生在一家外企担任技术主管,从上班一直到下班,要无休止地和各个岗位的员工进行解释、沟通,几乎天天如此。所以回到家,他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就想好好静一静。

  我自己也有过一段“回家沉默”的经历。早些年,在学校里不但承担了繁重的教学任务,还担任了班主任。教师嘛,吃的就是开口饭,而每天排得满满的课程,从一个班级到另一个班级,所有的工作就是讲、讲、讲,直讲得喉咙沙哑、口干舌燥。好不容易完成了一天的“讲话”任务,刚在办公室坐下,端起茶杯,事情又来了,班里的两名学生违纪了,于是,又免不了要来一番教育疏导……那时候,我下班后唯一希望的就是不要有人打扰我,对我最大的理解就是别再让我开口说话。(新民晚报)

  案例五:内向的人独处充电

  裘真金(心理咨询师)

  有个形象的比喻,外向的人置身人群中仿佛是在充电,而在独处时,就像是在耗电;而内向的人正好相反,在人群中是耗电,独处时是充电。

  外向的人在家中能量会越来越弱,所以他必须要出去补充能量;而内向的人在外边能量耗尽,必须要回家独处补充能量。

  如此看来,无论是外向内向,都会发生“下班沉默”现象,那我们怎么办呢?

  首先,接受“下班沉默”是人的一种正常状况。我们都知道,男人重视的是能力,女人重视的是关系。因此,下班沉默往往更容易在男人身上出现,这也是很多妻子最为抱怨的一点。有位妻子老是抱怨老公在外像条龙,回家像个虫。吵多了,在家不得清闲,老公就越来越不想回来,最后的结果就是,老公回家要吵,不回家也要吵,这日子过到后来,可不就要上民政局离婚去了?!

  所以,妻子们要尊重及接受男人的“下班沉默”。(新民晚报)

     案例六:远离默片男

  钟钟 (文员)

  密友H自加入围脖大军后,很友爱,经常转发微博并@我,免费科普一些关于另一半必须了解的知识,大概格式是--女人应该知道的事TopN:

  1.远离默片男;2.远离电话狂人;3.婚姻需要一个擅长聊天的男人;

  4.男人的小宇宙只该用来照耀自己的家;

  还有一些振聋发聩的警句,诸如沉默是最严重的忽略与轻视……

  出发点相当好,殊不知却加重了我的纠结。对照格式翻过来看过去,句句都戳中了我的软肋--

  比如,我们家经常上演这样的戏码:温馨饭毕,我这边款款坐下刚摆出一副开座谈会的架势,某人这个善变高级动物前一秒钟装作感兴趣的样子,后一秒钟早已别转头研究起电视台标了,顶多朝我摆摆手,意思谈话到此结束。而且我交流的欲望越强,他回应的欲望越弱,基本上是有事说事,没事沉默的状态--左看右看,分明就是默片男一枚。

  巨讨厌的,是一摸出手机,“默片男”立马变身为“饶舌男”。妙语如珠,插科打诨,喋喋不休,俨然周立波第二。更讨厌的,是边打电话边满房间转圈,转得人神经衰弱。

  忍不住埋怨他两句“反差太大”,他却自诩男人在家话少是与时代接轨懂吗?还振振有词搬出名嘴崔永元“在外面说了太多,回家一句话也不想说”作搪塞;且现场发挥道:“男人就不该说废话。”另改串词:安静是好男人的通行证。我听了心理憋屈,自信心深受打击哇。很想反驳他一句:他大哥,那不叫废话,就当献爱心成不成?

  所以,如果能重新选择一次,我必当选一个爱说话的男人,我说,他听;他说,我听。这样天长地久,互相依靠,该多么好地诠释了琴瑟和鸣呀。至少回到家,能随时有一个人即使贱贱跑来就跟我交流一下最近菜价,我也能满心欢喜。再贪心一下:如果加上一个前缀,我希望是--说话幽默!(新民晚报)

   案例七:别用外人的错惩罚家人

  哈皮(策划)

  “别人对你随便发脾气,说明人家不拿你当外人”,这样的说法大家一定都听到过。这虽然是许多人对自己坏脾气的一种托辞,却也从侧面说明,人们往往会忽略家人的感受。在外面累了乏了,回家就懒得张嘴;倘若在外面受了委屈或者置了气,回家还会向家人发火,这样的事情谁没干过?

  “下班沉默”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让无辜的家人承担别人对你犯的错。

  即使本意不想伤害家人,只是“累得不想说话”。但试想一下,如果此刻你仍然还在工作场合,是不是还有力气强颜欢笑?如果答案是“yes”,说明我们只是对家人太吝啬而已。

  宽于待人--他人,严于律己--自己人,这是我们常犯的错。昨晚,我就做了一件很后悔的事情。

  昨天,是一趟长差的最后一天。之前的旅程着实辛苦,最后一晚,大家都很high,有人提议唤当地陪同的同志一起出来吃夜宵。一落座,提议喝酒的人就招呼老板拿来4瓶白酒、一箱啤酒,我一听就晕了。吃到零点敲过,我想着还有一堆事情要做,站起身想请假回去,却被此人拦着不许走,其他人想解围,说就最后一瓶在半小时内结束战斗,谁料此人又说“不着急,慢慢喝,慢慢聊”。就这样,一个个“最后一瓶”依次消灭,一个个兄弟或乏或醉趴在桌上进入梦乡,这家伙还在说“不着急”。一直拖到凌晨3时,在提议者的意犹未尽中,大家才疲惫散去。

  回到宾馆房间,msn上看到老公还挂着,这才想起,我们还约好在网上视频呢。唉,网络这端的我一直保持静默,他等着等着,在镜头前睡着了。

  把老公叫醒,带着歉意哄他入寝。心里十分后悔,暗暗下决心,再也不为了这种没意义的应酬,让家人受累。(新民晚报)

     案例八:家庭晚宴吃吃聊聊最惬意

  柳鸿圣(人力资源)

  在家里,我是属于懒得讲话的一类人。女儿下班回家也是只顾玩她的电脑,两耳不闻窗内事。在家里要说话多,大概就是我批评教育女儿的时候了。我会旁征博引,滔滔不绝大侃一通。女儿也已经适应这种场合,你说你的理,她玩她的电脑,嘴里只是哼哈地在敷衍。

  其实我还是蛮喜欢闲聊的,家里来客,我总是笑谈陪聊,谈天说地。这既是融洽气氛,也是为了增进亲情友情。假如这时谁要夸我一句很健谈,我妻子马上会蹦出一句“他平时在家没话的”来回应。这大概也是她的一种发泄吧。

  记得有一次发高烧,我连着两天晚饭没喝酒,到了第三天妻子却主动劝我喝酒。起先我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听妻子说起才知道--她下午忙了半天为我们准备饭菜,因为我不喝酒,只三五分钟扒完饭就结束了,她感到自己的辛苦只换得一会儿的聚餐时间,不值。

  这使我明白了一件事。咱国人本来就讲究一个吃,而且也很享受这吃的时光。晚饭是家人团聚的好时光,是相互沟通、关心家庭、增进感情的黄金时刻。每天晚饭时,我慢慢悠悠地喝个小酒,而美味佳肴又能提升人的兴奋感,吃吃聊聊,一家子在一起,多好啊。过去也没注意到,经她这么一说,真的让我回味到家庭晚餐的温暖与幸福的重要性了。因为晚餐后,看报的看报、看电视的看电视、玩电脑的玩电脑,又各归各了,又到了新一轮安静期了。

  所以,要重视家庭晚餐,在这一美好时刻多与家人享受天伦之乐。(新民晚报)

  案例九:“上下”逢源的中层领导 回家发火

  赵主任是刚刚晋升,手下10人,受顶头上司器重。“小李,这次工作虽然出了些差错,但别太气馁,我也有不对的地方,以后多加小心就是了!”

  赵主任对下属的处事原则是:当下级工作失误时,只要不是原则性错误,就勇于自己把责任揽过来,给下级改正的机会,让下级工作有安全感;对和自己有不同观点的下级,只要是对工作有利的,就鼓励下级提意见;对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来都主动道歉,及时改正。“申总,母亲的80大寿就包在我身上了,地点、人员我都给您安排得妥妥的,您放一万个心!”赵主任对领导的态度是:甘愿倾犬马之劳,工作上的事不能含糊,工作之外,经常牺牲休息时间,帮助领导“打杂”

回到家中

  “儿子,上次妈跟你说的王阿姨介绍的姑娘,你这个星期抽空去见见吧!”“没空!妈,你以后别老瞎操心,每次见得那都是什么人,见着就烦!”赵主任已经不耐烦一回家就听母亲让去相亲的事情。“你怎么看谁都不顺眼,人家都是拣好的给咱介绍,每次你连个好态度都没有。”母亲是苦口婆心,“你也老大不小了,事业也挺顺利,赶紧成家就圆满了,院里跟你一样大的小刘,孩子都一岁了……”

  “妈,你别唠叨了,晚上我没吃饱,再给我煮点面,把我的西服给熨了,周末我要穿。”刚坐在母亲面前没一会儿的他起身走向了卧室,重重地关上了门。

  这样的情景剧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着,对于妈妈来说,赵主任的媳妇问题真让人“操心”。

  案例10:上班是“萝莉”  下班变烈女

  袁小姐 24岁 渝中区纽约·纽约大厦某医药公司职员 今年3月入职 见习期

  “小袁很勤奋,完成自己的工作后还主动分担同事的工作。”该公司职员小王说,小袁很有礼貌,很乖巧,只是她话较少,同事开玩笑地称她为“袁萝莉”。小袁每天中午都会主动帮同事带饭,同事给她饭钱,她总说:“不要了。”

  对于小袁的乖巧,与她一起在花卉园合租房子的室友小郑傻了眼。“她就是个烈女,我们合租房子的4个姐妹中,小袁是最强势的。”小郑说罢就开始列举小袁的不是:她从来不洗衣服、不打扫卫生、总是指派别人去做、没钱了蹭大家的饭吃。室友小蔡还补充到,小袁喜欢喋喋不休地抱怨,且脾气暴躁。

  小袁说,室友所说的确是生活中的自己,“因为太想得到这份工作,所以才将生活中的自己隐藏起来。”为此,她还用了两个QQ号:一个是工作号码,空间里全是诗歌、散文等;另一个号码则用来发泄。“每天上下班扮演不同的角色,自己也会感到困扰和迷茫”,小袁感叹道。(重庆商报)

 

 

(本网综编)

声明:以上内容为网友原创或转载发布,不代本网观点,本网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关于版权 - 网站地图 - 人才招聘 - 隐私条款 - 免责申明 - 信息举报 - RSS订阅 - 电子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