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评论中心 >> 经济观点 >> 李克强为何不救市?

李克强为何不救市?

2013-06-29 21:02:55 来源:高骥中文网 浏览:78

提要:持续一月的“钱荒”让过惯舒服日子的金融界突遭棒喝:银行间市场利率飙升,但到处没钱;股票、债券市场暴跌,“一觉回到解放前”--如此紧张,央行坚不救市。市场质疑背后是李克强式的“削权和自我革命”,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已然拉开大幕,调结构的阵痛来了。

                           李克强为何不救市

  习惯了过舒服日子的中国金融界,突遭当头棒喝。

  长期以来,中国金融机构对利率并不敏感。一方面是,利率长期受到管制,银行通过息差即可获得巨额收益。中国银行业2012年高达1.2万亿的天量利润中,大部分来源于此。另一方面,部分金融机构利用利率管制良机,使自己“低风险、高收益”。

  经济规律不会让这一“高低”组合恒久持续。高收益必然对应着高风险。之前,由于央行不断兜底,高风险被短期压成了低风险。进而,部分股份制银行、中小银行激进冒进,让实质性的债务风险越垒越高。

  问题是,中国宏观经济业已进入中速增长新阶段,业已无需维系高增长的货币放水。李克强总理所强调的“盘活存量”,正是推动结构调整的有利推手。

  沉淀于过剩产能中的资金,有望逐渐释放。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将有效引导资金从低效率的部门流向高效率的部门。经济有望加快出清,经济将因此下行,但经济有望变得更具质量。

  经济出清的同时,土地、财税、金融、国企等供给端的变革已刻不容缓。过去一段的经济形势表明,需求端的发力,正在面临边际收益递减的难局。而供给端的管制,隐然已形成横亘多年的路径依赖,拖累着整个宏观经济的转型。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关于版权 - 网站地图 - 人才招聘 - 隐私条款 - 免责申明 - 信息举报 - RSS订阅 - 电子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