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品读文学 >> 一米阳光 >> “苏北桃花源”的变迁

“苏北桃花源”的变迁

发稿时间:2019-10-17 07:00:23  来源:江苏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高骥中文网   浏览:808

苏北桃花源

   “北三乡,穷叮当”,这是上世纪80年代,当地人对羊寨、北沙、芦蒲三个乡形象的比喻,当时的“北三乡”一带几乎年年遭受水灾,小河小沟白浪滔天,人们靠打鱼摸虾糊口为生,历尽艰难困苦。相传李世民曾率部东征,越过淮河时在此扎下两座营寨,元朝末年因羊诚父子在淮东叛反张士诚部,独立旗号进驻南北两寨由此得名为羊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在羊寨镇的单家港成立了华中局。因走亲访友结识了小镇,那也成了我童年的记忆,至此后一直关注这里的发展。时过境迁,今天被冠以“苏北桃花源”美誉之称、嵌刻在废黄河淮堤与苏北灌溉总渠之间的羊寨镇,位于盐城市阜宁县西北角。因工作关系笔者再次走近小镇,在老乡的向导下,通过对学校、工厂、社区、田间地头的走访,与大家交流座谈,了解到小镇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强农惠农政策落地,以及当地干部群众主动抛弃“等靠要”思想,积极创新、锐意进取,采取了切实有效措施,小镇已是旧貌换新颜。映入眼帘的是田园秀美、交通便捷、宜业宜居,当年的资源短板已全部变成了今天的农民财富,完全颠覆了我对小镇的映像。                                                                      

美丽宜居成为小镇主旋律

今日的羊寨镇,由原北沙乡、羊寨乡合并而成,现镇域面积90平方公里,辖3个居委会、16个行政村,156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5.86万人。上世纪80年代初,因地处黄河故道,地理位置偏僻阜宁县城通往乡里的道路坑坑洼洼、尘土飞扬,车辆入乡还要发动干部群众进行填坑排障。晴天有两班到县城的公交车,但是要从腰闸绕道30华里,雨天停开。走水路要从滨海船闸绕道。农民住房破旧不堪、多年失修。如今,小镇四通八达,村镇布局合理。县城与镇区之间两条河道已被别具气派的致富桥连接,有329省道穿境而过,柏油路宽敞平坦,镇内河道水清岸绿。据了解,全镇共有硬质路面50余条,自然村通达率95%,总通车里程110公里,交通状况显著改善;全镇建成镇东、南羊、北沙三个康居工程示范点,1611户退出宅基地的农户之中,有195户入集中居住点、242户购买商品房、1174户选择货币安置,农民住房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笔者走近了润羊花苑康居小区,看到农民的喜悦之情写在了脸上,绿化美化到位,到处干净整洁,一排排门前带有庭院的两层别墅四合院,白墙灰瓦散发出古朴浓厚的生活气息。小院方阔,光照充足,有闲情的主人还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确实让人羡慕不已。

绿色发展成为小镇主色调 

当时镇内因地势北高南低,易涝易旱,制约了农副业生产发展,黄河故道淮堤上有土地3万亩,地面增高11米左右,是盐城市最高亢地区。水质污染严重,汞、砷、氰化物等大幅超标,水都是酱油色的。农业基础薄弱,大部分耕地在废黄河堆上,而且是沙土,易涝易旱。如今,智慧农业走进农民生产生活,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从2016年开始,全镇实施交通、水利、农业、国土、电力等各类项目86个,共投入各类财政资金11.39亿元。投入财政资金3000万元建成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成立了古黄河用水协会,项目区内农田灌溉保证率达85%。建成灌溉面积1.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14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9,节能效益2.15万元,年增产效益192万元,每年省工24万元。项目区内土地被种植大户争相承租,种植了黄桃、苹果等各类高效经济作物。黄河故道岗地堆上有50多个百亩以上林果基地,品种涉及优质苹果、火龙果、药用银杏等12品类,建有1个区域公共果品交易中心。外口、果林、单家港3个村成为“林果产业专业村”,每年桃花节有数以万计的游人前往踏青、观光。黄河故道堆下有3500亩稻虾综合种养基地、1200亩高效设施农业基地。

当地镇干部说:“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每周近千名游客吃、住、游、购纷沓而来,让‘果乡羊寨’扬名千里,生态黑毛猪、富硒稻虾米等具有地理标志的农产品大量销往上海等大中城市”。

生活富裕成为小镇主基调

上世纪80年代初,由于贫困,乡里留不住人才、筹不到资金、兴办不了事业,走进了恶性循环。如今,经济活力显著增强,综合实力稳步提升。201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6年的249.54元增加到1.56万元,全镇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97.8万元,进出口贸易额261万美元,实现了历史性的巨大突破。全镇现有企业30余家,其中工业企业22家。镇工业园区规划面积1200亩,已建成基础设施配套的一期项目150亩,入驻企业12家,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13个,直接带动农民就业476人,农民工资性收入稳步增加。此外,通过增溢土地发包、土地流转服务收费等方式,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不断增加,经济薄弱村全部达标。当年这里没有一个象样的学校、没有一个象样的卫生院。如今,建成1家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9家农村文化大院,其中9家文化大院成为县级示范性农村文化大院。镇在低收入农户中开展孝老爱亲、重教立志、文明崇善、勤劳致富等四类“十佳标兵”评选,树立脱贫攻坚先进典型。“阜宁好人”“感动中国”盐城候选人、“文明家庭”“暖心驿站”等典型不断涌现。全镇现有设施完善的中小学校、幼儿园9所,在校生4011人,教师276人,371名低收入农户子女获得教育扶贫资金39.85万元支持;1个镇中心卫生院和19个村卫生室的医疗配套、设施齐全,共有医务人员108人,床位70张。2019年上半年,接收低收入人口住院209人次,结报比例92.73%

当地镇干部告诉笔者,他们坚持突出重点抓牢关键,全力以赴确保脱贫;加快推进农房改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持续提升人居环境,打造苏北最美小镇;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构筑坚强有力堡垒,镇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是的,笔者也深切感受到这里的巨变,她是江苏农业农村改革给苏北欠发达小镇带来历史性变革的一个缩影。也更加坚信,在新时代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苏北桃花源”这张名片的会更美更靓。

(来源:江苏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王建中)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关注热点事件,尊重事实,追求公正,维护舆论的公正和公信力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关于版权 - 网站地图 - 人才招聘 - 隐私条款 - 免责申明 - 信息举报 - RSS订阅 - 电子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