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考那个“高级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的证书,难度超出预期,最后的论文没过(不确定性绩效域,我觉得自己的项目经历、知识点都到位了),准备来年再战。
考试现场的人超级多,一眼看去,基本都是同行,少数几位还有可能是“甲方”。当时心里就一个想法:成年人的世界,都不容易。
这次经历,也给自己提了一个醒:考证书这个事情,确实需要持续下去。前后总结了几次,大概以下几个原因:
一、别被 “及时行乐” 坑了
刷短视频、打游戏、追剧,这些事儿挺爽,手指头划一划就能乐半天。
但天天这么干,人就废了 —— 长期目标忘到脑后,稍微费点劲的事儿,碰都不想碰。
考证刚好能治这毛病。
就说我知道的一个例子,我一个大学同学考注册会计师,每天雷打不动学三小时。这门科目就有六七门,没个两三年根本拿不下来,这哥们愣是一次性全过,就这个学习能力、专注度,我一直很佩服。现在人在四大里做审计,最后盖章的那种角色。
二、不自信?考个证给自己壮胆
不少人上班久了会犯嘀咕:我这工作谁都能做,是不是随时能被替代?这种不自信,往往是因为手里没 “硬通货”。
考证就是给自己攒底气。像我之前的产品运营工作经历中,越到后面,越像个项目经理。有时候和产品、研发负责人对接时,由于自身不是计算机科班出身,会有先天不自信的心态。
正常工作交流中,大家都是情绪稳定、密切配合;但也有脑子不正常、情绪不稳定的,偶尔冒出一两个,能给人恶心坏。
考个证,就是让自己底气更足一些。
三、有证没证,机会真不一样
证书这东西,说难听点就是块 “敲门砖”。
你说自己多厉害,没用;掏出证来,人家至少愿意给你个机会。
互联网行业尤其明显,技术更新跟飞似的。
我刚上班那会,焦点还是“移动互联网”,写安卓的就是很吃香,IOS更别提。
后来我做了几年RPA产品,从0到1去跑通整个业务流程,最难的就是POC环节——我一个文科生,管理学院本科毕业,用自家1.0版本的产品,现场手搓一套RPA脚本,给甲方CTO演示,还成功了。
最后人家问我一句:“你有Uipath的认证证书吧?”
得亏我带了一位有证书的实施工程师,才接下这单。
四、别躺在老本上睡觉
有人总觉得 “我当年多厉害”,可时代变得快啊。
就说纸媒那波记者,前几年多风光?但现在呢,不会拍短视频、不懂数据分析,报社都快养不起人了。
我高中同学,一个女生,学习成绩还不错的,写的报道还拿过奖。毕业后去了本地报社,工资就没见涨过。
去年报社裁员,因为不喜欢搞新媒体,被裁了。
反观那些00后小孩,早早考了全媒体运营师,现在在抖音、视频号做得风生水起。
五、自律这事儿,考证能逼出来
谁都知道自律好,但真要每天七点起、工作到凌晨,没几个人能坚持。
可考证就像有根鞭子在后面抽着 —— 今天不学,明天就跟不上;这个月偷懒,考试准没戏。
我家路姐是个典型例子,她既要上班又要带娃,前一段时间,愣是挤出时间,把在职研究生考过了。
经此一役,现在天天教育我:“不要总找借口没时间,最后发现,还是自己太懒。”
六、长期低迷者的“重启键”
人要是长期没成就感,就容易蔫儿。
工作没突破,生活没盼头,干啥都提不起劲。
这时候找个证考考,说不定就能满血复活。
我在难的时候,总有一种感觉,把焦虑转化为“今天做完50道题”,那种掌控感,会重新长出来。
我们能尽量去做的,就是用确定性的努力,对抗不确定的时代。
成年人的,也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要一个可量化的目标——比如“今年拿下CPA”。
有位创业前辈同我分享了一句话:“要培养自己持续打胜仗”。
你现在考了啥证?或者打算考啥证?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