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舆情 >> 智库研究 >> 舆情处置的认知与方

舆情处置的认知与方

时间:2025-08-31 12:21:05  来源:今日有聊    作者:夏聊   浏览:302

   舆情是什么?舆情是舆论情况,舆论是社会民众对一件或系列事情、事故、事件的反应、态度的体现,有正面的、客观的、反面的,有疾风暴雨、有理性柔和、有漠不关心,一般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公共媒体,现在更多的是网络场域。

  为什么出现舆情?原因是事情发生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与社会民众内心里依然建构的价值判断产生偏差,不平则鸣,这种偏差越大,舆情的烈度越大,反之越小。

  什么样的舆情,招人喜欢?正面、鼓励的是对工作的肯定,当然是好的,过度的正面则是捧杀,甚至让人恶心,低级红;客观、理性的舆情,让人看到真相、真实,教育民众清醒、理性;反面、反对的让人难受,尤其是直接责任人或者连带责任人,名声受损、利益受害,甚至紧跟来的是处分。好的舆论氛围是招人喜欢的,负面的坏的舆情氛围让人清醒;喜欢的未必一直都是好的,讨厌的也可能让人受益匪浅。

  如何应对舆情呢?毕竟一个人或者一个单位、一个系统,乃至一个地区的人,与网络上的数以亿计的网友相对应,且不知道那些网友是什么人,来自哪一个地区、阶层、职业的,而且里面一定有体制内的各层级的人物。因此,面对舆情出现,被动应对的人是多么有无力感啊。既然如此,那就认真、谨慎、客观、老实地应对,真正让媒体来监督个人、群体、单位乃至于地区。

  应对舆情,可以从技术和物理上消灭舆情和发布舆情的人,一出现舆情,借助掌握的资源和权力,要求删帖、要求拘捕人,最后解决舆情,简单粗暴有效,这是以前有些人常采用的办法,也是被现在很多人怀念又想使用的办法。

  实际证明,法律法规越来越完善,网民群体藏龙卧虎,国家政府越来越重视舆情的监督作用,那就采取了很多公关、沟通、协调等办法,甚至还建立了各种层面、各种群体、各种行业的水军,来一起对攻。多年以前,有个专家很鄙视这些水军,人多但是战斗力弱,于是去了一个名字做“自干五”,意思是最带干粮的五毛党,类似于孤勇者,有战斗力、有思想,又有个性。完全依靠数量和行政命令是不能全部解决问题的,尤其是需要思想含量的,这就需要借助专业的力量。

  反对舆情有几个层面。一件事情成了网上的负面舆情,要么是诱因、要么是行为、要么是影响,还有就是舆情文本的逻辑漏洞,处置舆情就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应对。逻辑漏洞,只要把漏洞指摘出来,让其无地自容,不攻自破。若是造假的事情,经不起真相拷问,那就通过权威渠道把真相公布出来,也就可以了。若是舆情反映的问题是真的,那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及时公布处置处理结果和依据,别无他法,越拖越大。

  媒体批评的是真实的个案,应对者却从这个舆情的真实性来反击,真相怎么能推翻得了?难道要指鹿为马,捏造事实?批评的只是个别的做法,还有一些流程,只要写一篇评论文章,客观分析、全面解读,有理有据,有充分的法律法规依据,还有客观的实际调查;再找比较权威的媒体,做一个做法调查,毕竟做法不成熟,且为其他地方做了一个探索,既然是新的探索,难免有不足,可以理解。

  毛泽东同志与黄炎培先生交流,提出来“让人民来监督”跳出历史周期律。现在借助互联网技术,借助不断提升的人民群众的认知和觉悟,还有越来越有效的法治体系,舆情已经成为监督的利器,虽然舆情监督还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正面舆情,让社会走得快,负面的舆情让社会走得更稳,各种舆情交至在一起,处置和利用好了,就让社会走得又快又稳又好!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关注热点事件,尊重事实,追求公正,维护舆论的公正和公信力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关于版权 - 网站地图 - 人才招聘 - 隐私条款 - 免责申明 - 信息举报 - RSS订阅 - 电子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