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是不是也看到过:
有些岗位已经挂了很久了,甚至比你的 gap 期还长。
打开招聘软件,像在逛一个熟悉的菜市场,新菜没几样,老面孔倒不少。
一边是打工人投简历投到心灰意冷,一边是这些钉子户一样的“幽灵岗位”。
今天跟大家聊聊,那些一直挂着却不招人的岗位,背后都有哪些戏码。
01 岗位一直挂着的原因
你以为公司岗位挂着,是缺人?天真了。
有时候,这不过是管理层安抚一线员工的权宜之计——
一线员工天天吐槽人手不够,中层为了稳住军心,只能象征性地挂个招聘,搞点“在招人了”的节奏。
HR呢,也很懂规矩。简历照推,但流程卡死,一层层拖着不放人。
看似在积极招聘,实则在精准控制节奏。
有没有遇到过聊得挺好,问了你对行业的看法、对竞品的分析,然后让你出个方案的?
或者面试过程像背调一样,打探你的薪资、流程、打法的?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种岗位,看似招人,实则免费套你方案,或者通过面试收集行业信息、了解薪资水平、窥探竞争对手的业务动态。
你以为你是候选人,其实人家拿你当免费咨询或者调查样本。
这种公司挂岗位,就像钓鱼,目的不是真要钓鱼,而是想知道河里有什么鱼。
你冲着首页推荐的“高薪+五险一金顶格交+发展前景好”的岗位点进去,看起来是真需求!
但写着“只招一人”,而且已经上线半年多。
背后逻辑很简单:就像小红书的很多八卦帖一样,这种岗位就是起个引流作用。
他们拿着最香的“钓鱼岗位”,引你点进公司主页,然后看到其他岗位,说不定有合适的,“刚好可以投一下”。
最诱人的饵,不是给你吃的,只是为了把你引到他们的鱼塘。
有的招聘信息看起来很平等开放,要么是“隐藏条件”之前写出来被求职者投诉过,要么他们自己也不好意思放在岗位要求里,是写不出来的“黑话”。
比如:
过往平均在职时长要超过一年;
已婚未育的女性不要;
年龄要在25-30之间;
甚至有的老板会要求“颜值要高”“只要双一流的”,这些都不会写进JD,但HR心里一清二楚。
你能力再强,如果没踩在那几条“潜规则”上,一样被秒刷。
不是你不够好,而是这个岗位就没打算对你好。
现在的招聘平台,开岗位、看简历、打招呼等等操作每个都是要花钱的,或者直接按“企业套餐”走;
还有外包平台或中介猎头,每个岗位都是单独计费。
招满了?没事,反正套餐还没用完,下架了反而觉得“没捞回本”。
还有一种:在平台上新岗位需要单独付费,为了节省成本,就把旧岗位先挂着,到时候有新需求了,直接重新编辑改一下就好。
于是这个岗位就成了“活在招聘软件上的墓碑”,纪念它曾经真的有过需求。
有些岗位显示招聘中,可能是因为他们已经找到了人,但那个人还没正式入职、还在试用期,或者稳定性有待观察。
所以干脆岗位不关,继续“悄悄养鱼”,万一到时候真要换人,手里也不至于没牌打。
你以为你是正式候选,可能只是个备胎。
1️⃣看岗位“寿命”
挂了超过3个月的岗位,建议默认为“钓鱼岗”。真急招的岗位,HR比你还焦虑——架不住需求方天天催。
2️⃣查企业“流动率”
常年挂着15个岗位,但天眼查显示其参保人数仅50人——这种“永远吃不饱”的公司,大概率不是正经招人。
3️⃣警惕招聘黑话
没有具体职责描述、薪资区间写着“面议”、要求栏只有“吃苦耐劳”的岗位,基本可以判定是HR在冲KPI。
招聘信息中的黑话不止这些,想看的欢迎留言,我另起一篇。
作为一个招过人也找过工作的人,我想说:职场就像一个大舞台,台上台下各有各的精彩。
重要的不是吐槽这些现象,而是学会读懂它们。
招聘软件上那些“钉子户”岗位,也许从未真正属于任何一个人,但它们天天上线,扰乱求职者的视线。
别被这种“招聘幻觉”骗了,是打工人的自我保护。
在这个信息越来越多、套路越来越深的职场环境中,能够反套路,本身就是一种清醒。
你在招聘软件上遇到过哪些奇葩经历?或者对这些“幽灵岗位”有什么想吐槽的?来留言区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