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国庆中秋双节叠加,形成长达8天的超长假期,民众出行、旅游、消费热情高涨。在此期间,各类活动频繁,人员流动规模庞大,极易引发各类舆情风险。为提前做好舆情工作,保障假期平稳有序,现对国庆中秋假期相关网络舆情风险进行汇总预警与深入分析。 旅游设施设备安全: 假期旅游高峰,景区游乐设施、缆车、索道等设备使用频率剧增,若维护保养不到位、安全检查不严格,易发生故障甚至安全事故。如过往曾出现景区玻璃栈道破裂、缆车突发停运等事件,引发游客恐慌与舆论高度关注。新兴游乐项目不断涌现,部分项目可能存在安全标准不明确、监管滞后问题,像网红蹦极、高空秋千等,如果发生意外,将迅速成为舆情焦点。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 商场、车站、景区、庙会等人员密集场所,易因人群拥挤引发踩踏事故。特别是在热门景区的狭窄通道、出入口,以及举办大型活动的场馆周边,若疏导管控不力,极易造成人员伤亡。此外,人员密集场所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违规动火用电、锁闭安全出口等消防安全隐患突出,如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交通安全: 国庆期间,自驾出行、长途客运、铁路运输、民航客运等客流量均大幅增长。高速公路、国省道等交通干道易出现拥堵,收费站、服务区周边可能因车辆排队引发混乱与纠纷。长途客运、旅游包车若存在超员、超速、疲劳驾驶等违规行为,以及铁路、民航运输出现晚点、取消等情况,都可能引发旅客不满,形成舆情事件。 景区管理与服务问题: 热门景区游客接待量可能远超承载能力,导致景区内拥堵不堪,游客游览体验差,如排队时间过长、景区内卫生条件差、餐饮住宿价格虚高、服务人员态度恶劣等问题,易引发游客吐槽与投诉,通过社交媒体传播,影响景区乃至当地旅游形象。部分景区为追求经济效益,过度商业化,忽视文化内涵挖掘与保护,引发公众对景区“变味”的质疑。 旅游市场乱象: “不合理低价游”、强迫购物、虚假宣传等旅游市场乱象仍时有发生。部分旅行社以低价吸引游客,行程中却通过强制游客购物、增加自费项目等手段盈利,游客稍有不从便遭导游辱骂、威胁,此类事件严重损害游客权益,曝光后,易引发舆论对旅游市场监管不力的指责。在线旅游平台也存在预订酒店无法入住、门票与实际不符、退款困难等问题,影响游客出行计划,引发负面舆情。 旅游新业态风险: 乡村游、亲子游、研学游等旅游新业态发展迅速,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乡村民宿缺乏规范管理,卫生条件不达标、安全设施不完善;亲子游项目设计不合理,存在安全隐患;研学游“游而不学”,商业化倾向严重等,这些问题易引发家长、游客不满,形成舆情热点。 “水电气”供应: 假期居民生活用电、用水、用气需求增加,若相关部门保障措施不到位,出现停水、停电、停气等情况,将严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引发居民抱怨与网络吐槽。特别是在一些老旧小区,水电设施老化,燃气管道存在安全隐患,更需加强监测与维护。 食品安全: 节日期间,聚餐、外出就餐活动增多,食品安全风险增大。餐饮企业若存在食材采购不规范、加工过程不卫生、食品添加剂滥用等问题,易引发食物中毒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导致品牌形象受损。旅游景区周边的小吃摊、农家乐等,也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发区域,需加强监管。 医疗卫生保障: 假期人员流动频繁,传染病传播风险增加,如流感、诺如病毒等。医疗机构需做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准备,确保医疗资源充足,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等正常运转。此外,景区医务室的设置、医疗救援能力也需加强,以保障游客在突发疾病或受伤时能得到及时救治。若出现传染病疫情防控不力、医疗救援不及时等情况,将引发公众担忧与舆论关注。 学生假期安全教育落实不到位: 虽然学校在放假前会开展安全教育,但部分学校可能存在走过场、形式主义问题,未将假期安全教育落到实处,导致学生安全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学生在假期中可能因缺乏安全意识,发生溺水、交通事故、触电、火灾等意外事故,引发家长悲痛与社会关注。 学生网络安全问题: 假期学生上网时间增加,网络诈骗、网络欺凌、不良信息传播等网络安全问题易发生。如部分学生可能因轻信网络兼职、中奖等诈骗信息,遭受财产损失;一些学生可能在网络上遭受言语攻击、恶意诽谤等网络欺凌,影响身心健康。此外,网络上的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也可能对学生价值观形成产生负面影响,引发家长和会对学生网络环境的担忧。 网络热度指标: 通过蚁坊鹰眼速读网等舆情监测平台,实时监测与国庆中秋假期相关的话题热度、搜索量、讨论量等指标。重点关注旅游、交通、公共安全、民生保障等领域话题热度变化,若某一话题在短时间内热度飙升,如“景区拥堵”“诱导消费”等话题热度指数在24小时内增长超过50%,则需高度警惕舆情爆发风险。 情感倾向指标: 分析网络言论的情感倾向,当负面情感占比超过30%时,表明舆情形势较为严峻。如在旅游领域,若关于景区服务的负面评价占比过高,可能预示着景区存在较大服务问题,易引发舆情危机。特别关注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言论,如辱骂、指责、抱怨等,及时捕捉网民不满情绪爆发点。 传播渠道指标: 监测舆情在不同新媒体平台、新闻媒体网站、行业论坛等渠道的传播情况。若舆情在多个渠道同时发酵,且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如某景区宰客事件在短视频平台引发大量曝光,同时被新闻媒体报道,在行业论坛引发热议,可能迅速形成全网舆情热点。重点关注具有影响力的自媒体账号、意见领袖发布的相关内容,其言论在舆情传播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公共安全领域 旅游市场领域 民生保障领域 学生安全与教育领域 总之,国庆中秋假期期间,舆情风险复杂多样,各部门需高度重视,提前做好舆情监测预警与后续准备工作,加强安全管理与服务保障,积极回应公众关切,确保假期平稳有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国庆中秋舆情风险汇总
(一) 公共安全风险
(二) 旅游市场风险
(三) 民生保障风险
(四) 学生安全与教育风险
二、舆情风险预警及分析
(一) 预警指标与监测重点
(二) 不同风险领域舆情分析
(三) 舆情工作建议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