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品读文学 >> 美文博采 >> 互联网时代的一见钟情

互联网时代的一见钟情

2013-02-03 00:50:05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浏览:132
内容提要:小时候,我有过一个志向,要记住我看过的每一张人脸。你看,警察们在茫茫人海中寻找一个罪犯,当他们一筹莫展的时候,我拨开人群,大步走上前去,揪住一个人衣领,大声说:就是他!

    小时候,我有过一个志向,要记住我看过的每一张人脸。

    你看,警察们在茫茫人海中寻找一个罪犯,当他们一筹莫展的时候,我拨开人群,大步走上前去,揪住一个人衣领,大声说:就是他!某年某月某日某地你做下了什么罪行,你长着一张什么样的脸,而这张脸就是你的罪证!

    警察们心怀惊喜、怅然若失,我则抖抖衣袖,飘然而去。

    当然,这只是我的幻想,是福尔摩斯或者神探亨特看多了得的后遗症。我的记忆力从来不可能这么好过,最好的时候,我能做到的也仅仅是如果反复端详过一张照片,等见到真人,能一眼认出他来,前提还得是中间相隔的时间不长;还有,那个人,无论是通缉犯还是名演员,都有值得我记忆的地方。

    喜欢记人脸,也并非全无益处,它让我后来习惯在一个陌生的公共空间里,偷偷端详人脸,总结他的特征,揣测他的身份,据说这是大作家们爱干的事情,根据我的推测,这也应该是画家索菲·布莱克尔(Sophie Blackall)乐此不疲的爱好。

    索菲的画册《想念你的陌生人》,描绘的是一段又一段都市邂逅的一见钟情。我在想像她的主人公,无不是散落于城市的各个角落,工作、休息、娱乐、奔跑,独来独往,按部就班,而互联网并不能抚慰他们的孤独感。物质不匮乏,爱情却没着落,于是在相遇、错过和重逢中纠缠、懊悔、惊喜,每一张陌生的面孔,每一次心动的偶遇,就是她画下的瞬间。

    说实话,即使在十几年前,我也不会相信索菲描画的那些故事,因为那种《西雅图夜未眠》式的奇遇,不属于我们这些雄心勃勃想出人头地的屌丝少年。但是我依旧赞赏索菲以审美的态度来观察这种微妙的人际关系,这个世界不能都是我这样的人,把每一张面孔都视为罪犯。

    2012年的微博上,除了随手解救被拐儿童,随手解救大龄青年,我觉得最好玩的一个游戏,就是某女(男)文青在地铁上(或公车上)遇见了一个让她(他)心动的人,然后微博发“通缉令”求认识。我不觉得这游戏无聊,我觉得这恰是互联网给大家带来的福利。这种偶然相遇带来的好感,未必就不真实,至少比《非诚勿扰》电视节目里的功利化相亲可爱一点吧?而后者的形式太像过去青楼里点花魁了。

    索菲关于“失联者”(Missed Connections)的描述很有意思,她写到“有千千万万这种瞬间坠入爱河的单恋者,他们会在一天结束之后,在网上留下这么一条失联者的信息……这样的启事就像从帝国大厦顶端飞向茫茫人海的纸飞机,或是瓶中信,期待能够被自己喜欢的人接到,也像极了在路上留一条面包屑撒成的路径指示”。

    孤独绝望的等待及隐约浮动的憧憬,应是这些少男少女剩男剩女的真实心态吧?别等了,给那张让你过目难忘的面孔发个“通缉令”吧。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关于版权 - 网站地图 - 人才招聘 - 隐私条款 - 免责申明 - 信息举报 - RSS订阅 - 电子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