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论坛热贴 >> 今日推荐 >> 35岁的乡村教师已经不愿进城了,是无奈还是另有隐情?

35岁的乡村教师已经不愿进城了,是无奈还是另有隐情?

时间:2025-03-24 20:00:15  来源:静心琳听    作者:静心琳听   浏览:313
内容提要:这些乡村教师突然不想进城了,不愿进城了,懒得进城了……

   35岁职场门槛,成为两会热议话题。用人单位更愿意招聘年轻人,35岁成了默认的职场“超龄”。

  这几年,随着乡村学校的撤校合并,一些地方鼓励35岁以下的乡村教师进城,35岁以上的“大龄”乡村教师似乎也被嫌弃了。

  乡村学校地处偏远,各方面的资源都相对欠缺,尤其是一些住在城里的乡村教师,每日奔波在上班的路上,更是没有归属感。所以很多乡村教师在刚上岗时,都想找机会进城。

  “还在乡下啊?怎么不想想办法调到城里啊?”不少乡村教师,都曾经听到过这样的“关心”吧。

  调到城里的学校当老师,确实能提高自己的自信心,跟亲朋好友提及自己的工作在城里,也还算有些体面。

  在城里学校任教,所接触的学生和家长也是城里人,学生的成绩相对好,家长们的综合素养也相对较高。

  城里学校的环境比乡村学校好,物质环境、社会资源都会比乡村学校更好一些,在城里上班久了,人脉和圈子也会发生改变,遇到求人办事,会更容易一些。

  更重要的是,调到城里学校后,有益于自家的孩子上学受教育,毕竟城里有更多的教育资源可选择。

  进城,自然就成了很多乡村教师的梦想。

  早些年,乡村教师进城确实不容易,机会少,竞争大,“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才能从乡下调到城里。

  那些经过努力却进城无望的乡村教师常常黯然神伤,觉得在乡村学校这简陋的地方,看不到晋升的机会,也难得到个人成长。

  笔者就是这种进城无望者,转眼间在乡村任教了24年,人过四十,两鬓染霜。见证了乡村学校的改革创新,经历了两次乡村学校的撤校合并,从当年的满腔热情到如今的满脸沧桑,其中的辛酸只有经历者才会共情。

  近几年乡村学校撤并的越来越多,有些地方为了解决乡村教师的分流问题,鼓励乡村教师进城。

  消息一传出,不少人心生欢喜,那批曾经“进城无望”的乡村教师好像看到了希望。但一看政策细节,顿时失望,是鼓励35岁以下的乡村教理由进城,而这批心心念念喊着要进城的乡村教师却已人到中年。

  人到中年,超过了35岁,这是一个尴尬的年龄。上有老下有小,一边是工作一边是家庭,颈椎腰椎等职业病也渐渐严重,记忆力下降,面色暗黄……

  又是35岁!“35岁现象”原来是社会共性。

  看看人家成功的名人,任正非43岁才开创办华为,柳传志40多岁才创立了联想,雷军40岁以后才创业小米……年龄不是人生枷锁,35岁也不应该是入职门槛。

  当然这些名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本身就闪闪发光。而守在一线的乡村教师们,当年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大多数人也就注定了此生辛勤耕耘,默默无闻。

  转念一想,调到城里又如何?只是换个地方上课改作业而已。守在乡村也很香,工资里有乡村补贴,晋级职称有“绿色通道”。

  乡村学校天高地阔,环境静谧,校内外乡土气息浓厚,空气清新。

  已经在乡村坚守了二十年之久了,再守十几年也就该退休了。

  这些乡村教师突然不想进城了,不愿进城了,懒得进城了……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关注热点事件,尊重事实,追求公正,维护舆论的公正和公信力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关于版权 - 网站地图 - 人才招聘 - 隐私条款 - 免责申明 - 信息举报 - RSS订阅 - 电子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