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无锡的人才政策引发了广泛热议,其热度源于政策的 “精准” 程度,甚至可以说是 “苛刻”。
引才标准引争议 :该政策将 A1 类人才认定为诺贝尔奖获得者(不含和平奖)和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且对年龄有严格限制,如诺奖得主一般不超过 75 周岁,院士一般不超过 70 周岁,其他人才一般不超过 65 周岁。此外,购房补贴仅限于在无锡市区范围内购买首套或二套住房,江阴宜兴地区并不在补贴范围内。网友戏谑 “这不是引进人才,是引进天才”,认为 500 万购房补贴看似丰厚,但能享受这一待遇的人才凤毛麟角,如诺奖得主的科研经费动辄上亿美元,500 万人民币对他们来说微不足道。
政策背后的深意 :无锡的这一政策或许并非真的指望能吸引到多少诺奖得主等顶尖人才来当地购房定居,而是通过设定高门槛来彰显城市在人才引进上的格调与审美,打造一种独特的人才战略人设,吸引外界关注,从而在城市竞争中脱颖而出,这更像是一场城市营销的 “行为艺术”。在当下城市抢人大战中,无锡以这种极具话题性的方式上了热搜,让人们在讨论中对无锡的城市形象和人才战略产生了深刻印象。无锡一直是一个擅长营销的城市,从过去的《无锡旅情》、灵山大佛、拈花湾等旅游品牌,到近年来被冠以中国甜都、美食之都、购物天堂、世界音乐之都等称号,再到今年登上蛇年春晚,其在旅游文化等领域的营销手段不断出新,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关注。而在人才政策上,此次的争议性规定也体现了其营销思维。
营销手段多样 :无锡马拉松赛事期间,住建局联合 42 家开发商为完赛者提供 8 万块买房优惠,这种创新举措将体育赛事与房地产营销相结合,为城市房地产市场带来了关注度和潜在客户。此外,无锡在抖音等网络平台上频繁制造税相关热搜,以官方口吻玩民间热梗,精准抓住了网络时代的传播特点,吸引了大量网民的关注和讨论,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话题性。然而,抢人大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场持久战,吸引人才只是第一步,关键在于如何留住人才。
留人关键因素 :对于各类人才来说,仅仅有购房补贴等优惠政策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城市能否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丰富的就业机会、优质的生活配套以及适宜的发展空间。企业作为人才的用人主体,需要有完善的培养体系、合理的职业晋升路径和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才能让人才真正扎根发展。如果这些方面不能满足人才的需求,即使吸引了人才,也难以留住他们,最终只会沦为一场短暂的热闹。
无锡此次的人才政策引发了各界广泛讨论,从表面看是一次争议性的引才举措,但从更深层次来看,反映了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对人才战略和城市营销的新探索。不过,要想在激烈的抢人大战中真正胜出,无锡还需在政策兑现、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下足功夫,以实现从吸引人才到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转变,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