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品读文学 >> 美文博采 >> 漫话喻口古镇

漫话喻口古镇

发稿时间:2019-11-15 09:10:13  来源:尤学飞/文   高骥中文网   浏览:502


   也许是工作关联的缘故吧,从书店里买回的一本《中国最美的100风情小镇》,一直摆放在我的案头,闲暇之余总会不经意的去翻弄几页,渐渐地从中认识了千帆过尽独悠然的东山,安然入睡寻日迟的黎里,江南闺秀柔如水的锦溪,还有被称为最浪漫的江南古镇乌镇等100特色鲜明的风情小镇。然而,在苏北阜宁县城的西南端也有一座小镇,只有当你沉淀下来之后,静静品味,才能发现她与众不同的特色之美。这小镇,便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喻口古镇。

  (一)

  孩提记忆中的小镇,是全长不足千米、成东西走向的一条街道,是摩肩接踵从七里八乡来镇上赶集的人群,是沿街两侧一字摆开的各类五花八门的摊点,是一浪高过一浪的叫卖吆喝声,是孩童眼中可以解馋的烧饼、油条、金刚脐之类的特色小吃……孩提记忆中小镇的影像,一直实景再现到本世纪初。说是小镇,她却有着延续几千年的历史脉络,可谓是千年古镇。说实话,我虽是小镇人,但对她曾经的过往不是说一无所知,也只是平常在街头巷尾、茶余饭后听其他人的一些讲述与自己在镇上所看到的表象而已。诚然,我对小镇的认知是浅显的。

  真正寻味喻口古镇的是源于2007年,那一年我在乡镇宣传部门工作,领导要我对黄沙岗区域(现在的金沙湖)的人文历史、风物遗存等情况做一个全面调查了解,为黄沙岗的开发建设提供信息参考资料。于是,便有了零距离、深层次地审视小镇,贴近她的肌肤,触摸她的脉搏,体味着小镇那让人怦然心动的感觉。

  (二)

  无论是生活居住在这片土地还是走出这片土地的人,乃至全球各地只要与阜宁有紧密关联的人,对喻口这个地名并不陌生。处于水陆交汇节点的小镇,有史以来一直是商邮的集散地。喻口就是以小镇为中心方圆数十里区域的代名词,成了在外游子铭记乡愁的一种印记、一种符号。

  关于“喻口”地名的来历,众说纷纭,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有因此地是泥沙淤积而成,又在入海口,称为“淤口”之说;有因此处是有史以来重要的漕运关口,每年有大量的船只进坞检修,称为“坞口”之说;亦有唐王李世民沿水路察看漕运至此赞誉的河口称为喻口(御喻同音)之说;还有因小镇西首的射阳河渡口,由“喻”姓人家为渡,故称 “喻口”之说。

  我们暂且不去考量喻口地名的终究来源,但从地方志书中便可触摸到古镇那久远的历史。喻口,古名淤洳(宋史.洪迈传)。新石器时期,早先民在此耕种劳作、繁衍生息。兴盐铁蜃蛤,素有“田间轮作稻麦,渠沟栽种柴柳,河中鱼虾蚌蚬,陆上鸡鸭猪羊”之美称。唐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就已经有喻口镇行政建制,隶属于淮安府管辖。依镇而过的射阳河水汹涌自西南来,至喻口奔赴庙子湾入海,喻口适扼射水之喉。《宋史·洪迈传》:“明年,召对,首论淮东边备六要地:曰海陵(泰州)、曰喻洳(喻口古名)、曰盐城、曰清口、曰盱眙。谓宜修城池,严屯兵,立游椿,益戍卒。”清初杨于臣诗咏新立县阜宁中有云“要地扼喻口,杨墩草尚青”。阜宁县志亦有“唐宋之际,县境屡见兵革,喻口附近有南营子、北营子、营子港、营墩、营沟,皆当日驻兵处。”记载。从唐末黄巢在喻口筑城屯兵到宋理宗绍定二年李全令周安民造浮梁于喻口;从明洪武二年设立巡司署到明万历年间设关榷;从清雍正七年阜宁立县时设在喻口的南场、后移至庙湾的县衙到民国元年(1912年)实行市乡制的喻口市……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先后历经镇、里、市、区等一系列行政建制的变化,喻口不仅是苏北水陆运输的集散重镇,也是军事战略要地。

  (二)

  纵观古、近、现代的千年历史,小镇一直是淮东地区、盐阜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正是小镇有着独特的区位,因而有以《楚州盐墡古墙望海》,载入《全唐诗》而名垂青史的唐代长孙佐輔;有“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在喻口屯兵的唐末农民起义首领黄巢;有以《南浦秋葭》与《沙堤烟雨》汇入《射阳八景》组诗的明朝大儒李长科;有江淮治水期间写下《朦胧淤口有感》的清康熙年间的孔尚任;还有本土名士画家姚山桥,辛亥革命英烈王正宗,军旅诗人周克玉,抗日将领马玉仁,全国民兵英雄陆立才,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顾骧以及被称为当代毕昇的殷步九等许多热血志士、雅士文人在这方土地上留下了他们载入史册的足迹。

  位于水陆通衢隘口的喻口,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沉积和东流不息母亲河的滋养,孕育并形成了特有的漕运、盐商、民俗、佛教交相融合的文化元素。柳连庄的传说,巢城遗址、圣旨石、镇街石、西来佛寺的大钟等历史遗存印证了小镇曾经的过往。绵延不息的文化承续和延递,小镇喻口向社会释放出无比厚重的文化内涵。

  (三)

  为了探究小镇宗教文化的起源,2007年秋经村里人介绍,走访了小镇上的一名郭姓长者。这位长者精通各类木器的制作,是镇上很有名气的木匠,器具上雕刻的花鸟虫鱼可谓是栩栩如生,村里大多数人家的木器具都出自他手。老人家虽年至耄耋,但超强的记忆力着实让人信服。他详细地向我们讲述了小镇上寺庙的分布情况,尤其是西来佛寺的介绍,他是一边用笔画寺庙的结构布局,一边描述每栋建筑的外观形状。关于“西来佛寺”名称的来源说法不一问题,老人介绍道,一种是传说原来供奉在西小庙的菩萨一夜之间都没了,在距西小庙的东边300多米处的一块空地上人们发现了他们。大家认为这是佛祖选中的地方,就在这里建座寺。佛是从西边走来的就叫“西来佛寺”;另一种说法是清朝道光30年僧福来从江南化缘来此建造的。自清朝道光30年“西来佛寺”修建以后,来自四方叩拜的香客络绎不绝。这座古寺毁于抗日战争期间,当时寺内主持为了不让寺院内的贵重物资落入日寇之手,将大钟、香炉和其它器具埋入了地下。寺被日寇烧毁后一些幸存的诸如门牌等石质建筑物品散落于民间。

  根据老人提供的情况,我以《喻口古镇寺庙探源》为题,整理还原了西来佛寺这片皈依之地与历史文化的汇聚之所。由此可以想象在那社会动荡不安的年月,人们置身其间,聆听晨钟暮鼓、磬渔梵唱,生起宁静祥和的愉悦感,带给人心灵上的净化,对社会人心产生了一股道德的自我约束力。就在《喻口古镇寺庙探源》一文初稿形成时,老人却因恙驾鹤西去,对西来佛寺的进一步探究也就此作罢,着实令人感到惋惜。不过对西来佛寺较为详尽的文字记述,成了人们恢复重建西来佛寺的依据与借鉴。

  (四)

  君子择良地而居。“射阳河八十八道弯,弯弯都是金银滩。”坐落于河湾之上的小镇,自然也就成了人们的安居乐业之地。从南北朝先民煮海熬盐、耕耘农桑,到明朝的“三街十六巷”,小镇商贾云集、市井繁荣,成了盐城境内十大名镇之一。

  曾听镇上的老人说过,西来佛寺被焚毁之日,也是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小镇饱受劫难之时,具体年月大家都不知晓。因而,对寺庙被焚毁时间的考证一直是我所关注的。直到一次查阅资料时,偶然看到网络上传的2008年1月5日出刊的《扬州晚报》〈文化周刊·档案解密版〉《1938年苏北大地惨相环生》一文,才解开了困扰在我心头的疑云。“东沟、喻口、板湖,全镇均被轰炸焚掠”,“射阳河一带各大市集,均已轰炸焚掠殆尽”阅览了文中的这些描述,方知西来佛寺与喻口古镇于1938年9月被日寇焚毁。

  抗战胜利后,小镇因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水产业、手工业、商贸流通业等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小镇又逐步恢复了过往的生机。镇上除了邮政、公安等县属机构外,还有天生堂、成忠药铺、薛家槽坊、姚家油坊、染坊、布店、茶馆、百货、理发店、编织铺、面点、饭店、木排、稻米加工等数十家店铺。新中国成立以后,部分私营工商业经过改造,在镇上组建与新建了喻口粮站、供销社、农具厂、百货商店、邮政局等一批工商业联合体,为本地及其周边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

  (五)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临镇而过的射阳河给小镇带来了丰富的水产资源,焯蚬子则是小镇人的一项绝活。一到春夏之际,镇上的人便在射阳河边开始砌锅搭棚焯蚬子。每当旭日东升的时刻,一条条捞蚬子的船只向满河红晕、泛着点点银光的远方驶去。待夕阳西下,人们在渔歌唱晚的水墨画卷中,驾着一条条捞蚬子的船只满载而归。河岸上卸蚬子的、淘蚬子的、焯蚬子的人便到了忙碌的时刻,一座座锅棚升起了袅袅炊烟,蚬子特有的鲜味也开始慢慢钻进了人们的嗅觉。当夜幕降临时,锅棚上升起的烟雾慢慢扩散开来与射阳河中的点点渔火,将小镇装扮得如童话世界一般。由于环境因素,加之现代的工业加工的影响,现存的锅棚只有一两座,昔日的热闹场景,只能在人们的记忆中搜寻。

  如果有人要问焯蚬子是绝活的缘由,那就是烧锅的火候与翻锅的技巧,这是蚬子肉与壳完全分离,提高量与质的关键。因此,每座锅棚烧锅与站锅的人都是特定的,其他人是难以替代的。连肉带壳的蚬子经过漂洗分离与再次清洗后,才开始流入市场,走向餐桌供人们品尝。

  蚬子不仅是美食,还具有一定的食疗作用。《日华子本草》、《本草求原》均有所表述,蚬肉味甘、咸、性寒,入胃经;可清热、利湿、解毒、治消渴、黄疸、湿毒脚气、疔疮痈肿、饮食中毒等。现代技术对蚬子营养价值的研究分析认为:蚬含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铁、硒等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尤其蚬肉中所含微量的钴对维持人体造血功能和恢复肝能有较好效果。其实,蚬子最鲜美的并非是肉,而是体内的汁水,古人认为这才是食之精液。近年来,镇上的“寻味喻口”、“喻口荣标”等饭店在借鉴前人烹饪经验的基础上,推出了将焯蚬肉的汤水沉淀去杂后与蚬肉圆一起制作的“原汤蚬肉圆”。圆香汤鲜,食后令人回味无穷,尤其是好友聚会,三五知己,品尝美酒,谈天说地,是不能少得的世间美食。在品尝蚬子美食的同时,才能真正体会到宋朝范仲淹《江上渔者》所描述的“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的意境。

  (六)

  流走的是岁月,留下的是历史。小镇昨日的过往云烟,已在历史的天空里定格。

  时移世换。2010年的春天一群相识的与不相识的人从四面八方背负行囊,来到了“风吹黄沙满天飞,举目一片废水塘”的地方安营扎寨,拉开了改变十里黄沙岗面貌的大幕,位于黄沙岗西首的小镇也翻开了历史发展的新篇章。“盐阜千年古村庄,乡村旅游新乐园”的蓝图,正在逐梦人的奋斗中变为现实。如今,“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古镇韵味已经显现。行走在古镇燕子街,目之所及民居屋檐下众多的燕窝与低空盘旋的燕子,便是一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靓丽风景。“燕舞射河保粮柴,乃是玉帝派钦差。来日步辇含元殿,赐名喻口燕子街。”这首绝句,今天的喻口人仍然能够脱口而出。国内唯一的燕子文化馆坐落于小镇东首,从那里可以让人们了解更多的燕子文化。充满乡愁的迎燕桥、阜宁大糕历史博物馆、喻口历史人文馆、乡村古戏台、射阳河文化展览馆、西来佛寺等旅游景点亦会次第开放,必将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赋予小镇全新的生机与活力。

  四时交替,岁月轮转。在新时代滚滚向前的历史大潮中,在生生不息的时光流变中,积淀了坚守与开放兼容、传统与现代互动品格的这座千年古镇,将会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你的温柔刚刚好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关注热点事件,尊重事实,追求公正,维护舆论的公正和公信力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关于版权 - 网站地图 - 人才招聘 - 隐私条款 - 免责申明 - 信息举报 - RSS订阅 - 电子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