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骥哥有话 >> 话题 >> “双十一”大促背后,一地鸡毛

“双十一”大促背后,一地鸡毛

2012-11-13 09:46:42 来源:高骥中文网 浏览:19
内容提要:商品“临阵下架”、特价商品“躲猫猫”、先提价后降价———

                 商品“临阵下架”、特价商品“躲猫猫”、先提价后降价———

  淘宝天猫商城大促开始8小时,就完成了相当于今年十一黄金周上海395家主要零售企业6天的销售总额……“双十一”大促的吸金力惊人,然而,盛宴的背后,购物体验不佳、商品“临阵下架”、特价商品“躲猫猫”、先提价后降价,大促的消费体验却让消费者难言满意。

  盛宴背后,一地鸡毛

  阿里巴巴集团昨天凌晨称,天猫“11·11”购物狂欢节当天,天猫和淘宝通过支付宝完成的总销售额达到191亿元,是去年的3倍多,其中天猫达成132亿元,淘宝完成59亿元。然而,尽管业绩亮丽,在微博和论坛上,网友对这场大促的购物体验却并不满意,从给支付宝充值、到购买商品、到支付,可谓“环环皆可能出错”。

  尽管天猫商城在此前发出公告称,活动当天给支付宝充值人群较多,可能较为拥堵,提示消费者在11日凌晨活动开始前为支付宝充值。但10日晚间,已有不少网民反映称,自己无法给支付宝充值。网友上传的截图显示,支付宝提示“由于充值活动太火爆,当前充值人数太多,请等待12秒”。

  不少消费者反映,大促销还未开始就遭遇网络“非常拥堵”,经常出现“网页错误”的界面。“为了参加限时促销活动,我不得不多次刷新网页、重新打开浏览器甚至重新启动计算机,希望能够减少这些技术故障。”同济大学大四学生陆苑说,这些技术性问题使得她网购的心情非常焦虑,“简直是花钱买罪受”。

  “活动开始前,我就把想买的产品都放到购物车里,到凌晨多次尝试支付,一刷新就提示有商品下架了,购物车的商品从4000多元一路掉到1000多元。好不容易‘拍下’了,却付不了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抢到的商品过了店家规定的15分钟支付期,从购物车里消失。”从事金融业的上海白领汪萍说。

  网购的盛宴背后,是一地鸡毛。

  促销“狂欢”背后“三宗罪”

  购物体验不佳,或许还可以归罪于流量,当季产品“临阵下架”,过季产品顶着上;特价商品“躲猫猫”,零点瞬间“秒杀”,回头又“起死回生”;节前提高原价,做到“一个月内最便宜”,但实际支付价格却高于之前的“活动价”,这“三宗罪”却让消费者如鲠在喉。

  商品“临阵下架”

  在事业单位工作的上海白领李颖对网购遭遇颇为不满。她告诉记者,自己看中了一款某旗舰店承诺将成为“对折包邮”商品的袜子,计划在12日凌晨拍下来。“我怕网店下架,特地在11点50分还刷新了一次,提前把商品放到了购物车,熬到12点刷新后,这双库存几百件、并非‘秒杀’活动的商品居然就不见了,收藏的链接一直显示为错误。”

  事实上,在不少声称全场5折的服装类旗舰店里,为了避免被消费者发现“临阵下架”,包括ONLY、VERO MODA等品牌在内的旗舰店,其当季的产品甚至早在11日前的一周开始已经陆陆续续下架,取而代之的是去年开始长期在“特卖”“对折”的老款。

  特价商品“躲猫猫”

  瞬间“秒杀”而空的产品,居然隔几个小时后“胡汉三又回来了”。上海白领郁林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某旗舰店推出的某款化妆

  水,限量450件,到11日0时00分的时候瞬间变成了100来件,不到2分钟就显示该商品已下架。结果今天中午起来一看,购物车里的化妆水‘起死回生’,一样是对折,库存显示还有160多件。既然不是真‘秒杀’,又何必用这样的噱头呢?”

  先提价,再打折

  先提价,再打折,也是网民质疑大促的重要原因。比如,某饰品旗舰店的一款水晶吊坠项链,“双十一”的促销价是79.90元,但其用户评价却显示这款产品不仅在“聚划算”“淘金币”等活动时的价格低得多,旗舰店自己举行的活动价此前也只要69元。

  追访/

  电商为何热衷于价格战?越缺钱越得博出位

  在欣喜若狂地享受着网购带来的低价之余,一些消费者心里多少也不免有些困惑:做生意都是为了赚钱,这些网站这么个卖法儿,就不怕亏吗?

  对此,业内人士显然看得更为清楚。“电商的资金链现在都不充裕。很显然,越拼价格,资金链就越紧张。但是打价格战又是无奈之举,电商行业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敏感时期,你不往前冲,就只能等死。”电商行业观察人士鲁振旺表示,由于商业模式存在天生的缺陷,多数电商企业都是靠拿风投的资金在烧钱,并一心笃定:即使在价格战中巨亏,但只要有足够多的用户和交易额,能获得足够高的估值,就能去资本市场上市圈钱,演绎一夜暴富的神话。

  “但不幸的是,去年以来,中国互联网公司在美国资本市场遭遇了有史以来最严峻的打击,上市窗口几乎完全关闭。于是,蜂拥而起的中国电商企业傻了眼,规模虽然做起来了,但是越做越亏,眼看着资金捉襟见肘,风投们的如意算盘也落空了。于是,电商公司裹挟着风投继续往里砸钱,寄希望于以价格战耗死竞争对手,自己就得救了。”鲁振旺表示。

  于是,电商行业陷入了一个怪圈———越是钱快花光了,越是着急打价格战博出位,消灭对手;越是大打价格战,资金越是紧张,越需要风投继续补充弹药。

  谁先在价格战中死掉?垂直电商或先牺牲

  在天猫、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平台类电商大户们举起价格战屠刀的同时,其他电商也被裹挟着加入混战:当当、亚马逊中国等第二梯队电商公司也希望借机招揽消费者,好乐买、乐淘等垂直类电商也不得不“有所表示”。“在电商价格战中,虽然流血更多的是平台类电商,但先死掉的却将是那些围在旁边‘打酱油’的垂直类电商。裁员、高管离职、再融资艰难甚至无望,都在考验着电商细分领域的竞争者。”互联网分析人士孙杰指出。

  孙杰所言并非危言耸听。鞋类B2C电商乐淘网的创始人毕胜甚至抛出了“垂直电子商务就是个骗局”的言论。他算了一笔账:垂直购销类B2C公司的成本

  =物流10%+仓储10%+反向物流3%+客服1%+技术4%+管理人员10%+市场推广10%+代收手续费2%+包装1%≈50%。价格战的前提是平均毛利只有10%,净亏损40%。

  背景/

  发改委调查电商价格战

  今年8月14日,京东刘强东一则微博,瞬间引发电商三巨头价格战开打。京东承诺“0毛

  利”,苏宁更是放出“京东卖1元苏宁就敢卖0元”的狠话,国美则号称“绝不会比京东苏宁价格高”。

  9月5日,国家发改委正式介入调查,查明京东商城、苏宁易购、国美电器及旗下网上商城存在价格欺诈和未完全履行价格承诺等行为,发改委要求三家电商进行全面自查、整改。

  说法/

  图便宜易招来“坑爹门”

  中消协公告显示,根据各级消协组织统计汇总,2012年上半年共受理消费者投诉256713件。其中,互联网类投诉9110件,投诉量排名居第七位。

  复旦大学教授顾晓鸣认为,在大促的时候,消费者购买商品时,往往是以自己对产品的期望下单,而不是通过实际商品的试用和操作之后的综合评价下单,中间存在现实与期望值间的落差。原本应该为消费者带来实惠的大促成了让不少消费者后悔的“坑爹门”。(综合)

  (CFP制图)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关于版权 - 网站地图 - 人才招聘 - 隐私条款 - 免责申明 - 信息举报 - RSS订阅 - 电子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