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近日,江苏一幼儿园让家长填写《家长资源调查表》,涵盖工作单位、专业、家庭产业等信息,还要求注明可为班级提供的教育资源。如此细致的调查,乍一看像是在为教育 “添砖加瓦”,实则不然,它不仅让人联想到教育公平问题,还涉及隐私保护与教育本质的思考。
从教育公平来看,这种调查无疑在家长间划出一道道无形的界限。家长社会地位、经济实力等外在因素被纳入教育考量范围,教育资源分配可能不再基于孩子需求和教育目标,而是家长背景。这会让一些家长焦虑,担心孩子因家庭资源不足而在教育中落后。教育本该为每个孩子提供平等成长机会,而非将教育质量与家长资源挂钩,否则便是对教育公平的背离。
在隐私保护方面,幼儿园过度收集家长个人信息,这种行为侵犯了家长的隐私权。个人工作单位、专业、家庭产业等信息属于隐私范畴,幼儿园在未获充分同意和授权下收集,不妥当。这不仅让家长担忧信息泄露,还可能给家庭带来困扰和风险。信息时代,隐私保护至关重要,幼儿园应注重对家长和孩子隐私的保护,避免引发信任危机。
从教育本质而言,幼儿园应专注于孩子全面发展,而非挖掘家长资源。教育目标是培养孩子品德、智力、体质等多方面素质,而非利用家长资源装点门面或谋取不正当利益。幼儿园应通过科学教育方法、丰富教学活动和专业师资队伍提升教育质量,而非依赖家长资源实现 “特色教育”。这种行为偏离教育轨道,还可能对孩子价值观产生不良影响,让他们接触功利化教育观念。
该幼儿园的这一行为为我们敲响警钟。教育过程中,需警惕任何破坏教育公平、侵犯隐私和背离教育本质的行为。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和指导,确保教育活动规范合法。家长也应增强对自身权益和孩子教育的保护意识,共同维护公平、公正、健康的教育环境,让每个孩子在纯净氛围中茁壮成长。